Thursday, April 7, 2011

威尼斯的夢境與衝突-(一)


威尼斯的夢境與衝突-(一)

綠可
義大利的威尼斯可說是一處真實的幻境,早年是漂浮在水上的繁華之都。
藉由今年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六月中旬揭幕)的機會,我再度造訪這被稱為外星人建造的城市,在展覽的藝術主題中再尋求這座城市的“夢境與衝突”。距一九九五年夏季的初步短暫接觸,當年尚未開啟靈性的我,只驚訝於城市建構的不可思議性,深層的意識中,則似有若無地感覺到是返回熟悉的土地;此次再度親炙,則有更深刻的體會,見到熟稔的景致,幾次在某些特別的時刻與特殊的人相遇,尤其在離別之際,內心竟升起無名的感傷。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象徵,也是世界的眼睛;這座不可一世的廣場是自十一至十五世紀逐步建造而成,是當年政治、宗教及行政中心。廣場圍繞著仿拜占庭式、極度誇張的建築裝飾、歌德式的高聳型建築、以及文藝復興時代雕樑畫棟的代表建築,精緻且多樣,將廣場點綴地堂皇而氣派。
廣場上的露天餐座比比皆是,綿延在城中的水道,及航行在水道上、最具情調的「拱多拉」小舟;夜夜在聖馬可廣場上演奏的露天古典音樂會;在紅磚道上的商店、餐廳、旅館、玻璃工藝品店穿梭的遊客潮;城市中彎曲狹窄的街道,及兩旁高聳而頗具特色的紅磚樓,使得城市成為浪漫、最具特色的觀光勝地。
而處處可見的斑剝古牆,被水面長期浸蝕後冒出青苔的階梯,以及有著因歐盟組成後物價上漲的經濟難處,街道上出現了以往沒有的乞討者,呈現出具對比性的衰退中的繁華景觀。
頹廢古城中的廢棄區域通常是藝術圈的最愛,也因藝術的進駐,同時注入了城市再興的一股生機,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建築展、影展等,使得威尼斯這沒落的富裕商業城市,除了城市景觀引人外,也成為國際藝術圈矚目的藝術之都。

然而不幸地,自上世紀起科學家發現威尼斯下沉了二十三公分,根據政府當局資料顯示,聖馬可廣場每年有二百五十次的淹水紀錄;在海水升高一百公分的情形下,每年約有七次整個聖馬可廣場被淹於水中的紀錄。這種因為水面的升高,以及污染問題等因素,威尼斯恐將逐漸被海水吞沒;目前威尼斯集合許多專家及政府當局的安全水位的防治計畫,已經成為義大利首要解決的問題。

這一次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夢境與衝突—就如同這一個城市的美麗與危機,夢境與衝突可能發生在現實與理想中;如同莊周夢蝶,不知誰在誰的夢中,莊周夢蝶的作品曾出現在國家展-新加坡藝術家的畫題中。

在這一場大拜拜式的雙年展中,主題館分為七個主題:1.神密的2.瑕疵的隊伍 3.個體的系統4.緊急的區域5.存活的架構6.當代阿拉伯的再現7.日常的改變8.烏托邦站。除了主題館外,這次國家館中共有近五十個國家參展,今年多了中東國家,卻獨缺中國館。盧森堡館是今年獲獎的主題館.

在策展主席Francesco Bonami的引言中指出,人間充滿了壓力,是來自社會進步發展的競爭,壓力帶來沮喪與困境。什麼是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創作事件的真義?而這樣一個大型的展覽,事實上無法僅涵蓋單一的主題,展覽所包含的還有二十一世紀中所顯出的多樣、多元,以及對現實與夢境中的衝突。如同希臘悲劇,必須點出毀壞以及無法連續的元素,其中有許多認同的問題,反映出這廣泛萬象的當代藝術創作思維。

我們都在經營一種個人的經驗與想像,求取內在靈性的烏托邦與安全感。下期將繼續根據展出主題,介紹這些藝術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所遭逢的內在衝突與掙扎,並帶領讀者進入這夢境中的故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