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山水中的冥思
陶森大學亞洲藝術中心特展
綠可
「當代山水的冥思」(Meditation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的七位亞裔美籍藝術家是--台灣裔的林桂香(Kay
H. Lin), 楊金池(Yang Chinchih), 中國裔的崔斐(Cui
Fei), 蕭維(Yoyo
Xiao), 香港裔的靳杰強(Kit
Keung Kan), 日本裔的瀬戸貴代( Takayo Seto), 與韓國裔申仁淳(In-Soon Shin) , 分別旅居馬里蘭州與紐約市。 這七位藝術家揉合了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語彙,有效表達自然景觀的意象, 作品包含了繪畫、
數位攝影、 混合媒材裝置等多組創作品。本展覽係館長曾夙慧女士特邀策展人李美華(Luchia
Meihua Lee) 客座策劃。李旅居紐約近十五年, 現為獨立策展人,不定期為紐約市皇后美術館、雀兒喜美術館策劃多項展覽,及辦理各項跨領域藝術諮詢與活動。所策劃的展覽曾獲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多個國際媒體評論報導。
綜觀亞洲的文化歷史範疇, 儒釋道思想相互交織為中國文化的主要精神,
也是亞洲傳統山水藝術的根基; 佛教思想雖起源於 印度,卻在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有著高度的發展。日本將佛教中的禪宗發揮到了極致, 積極体現於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庭園景觀;
韓國將儒家的思想與其社會和家庭結構緊密結合;道家的哲理起源自中國, 其追求人與自然合一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傳統水墨的山水空間架構;而台灣原有的南島文化, 西班牙與日本的殖民文化背景,加上中國儒釋道思想與自發的民俗宗教,發展出獨特的多元文化現象。這些文化蹤跡也在常民生活以及藝術創作中看見其豐富性與互異的表現。
崔斐的類書法作品,
視覺上顯現了極為精緻與澄靜的文人氣息, 但近距離讀之,卻發現畫面上似書寫的文字是由一根根的玫瑰刺精心安排出的形象,另外有捲曲的葡萄藤與樹枝的自然書法作品,因為這些取自大自然的材料使得作品顯出距離感與親密感, 同時兼具攻擊與防禦性; 另一組有樹葉的多媒材作品則隱約呈現舊壁磚的效果; 然而, 有一部份的牆面是空白的, 只有兩個說明牌卻不見作品。
這組件拼貼的觀念性作品, 其背景來自唐太宗的六匹愛馬浮雕的故事,現四件仍然存在中國,而另兩件則被盜,目前陳列於費城美術館。藝術家試圖表達縱然唐太宗貴為皇帝也有力不從心之處。崔斐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
旅居紐約專事創作, 作品曾獲紐約時報多次評論。
靳杰強作品主題多為瀑布與潮汐景緻,畫面以乾筆點描出形象, 類似放大像數的攝影技術, 但又如中國水墨山石皴法的紋理; 遠觀使視覺將筆觸間的顆粒連結,形成完整的圖像, 畫面近距離擷取瀑布的一段落, 使觀者得以感受水花噴濺的自然氣勢,其中也有草木在激流中昂然生長, 展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靳杰強有物理科學研究學者的背景, 卻孜孜於藝術創作; 他多年定居馬里蘭州, 經常在世界各地展覽。
瀬戸貴代的禪意風景畫作,單一色調的畫面背景讓我們想起美國極簡藝術風格的理性與材料性。不同的是她在畫面的一角不經意的挑起一條線, 或是自地平線勾起如冒出頭的春芽, 細細的線條勾繪出一座小山或是一隻鳥兒在早春的地面覓食, 深具禪意的簡樸個性; 如同一個修行者在冥思中偶逢禪師的點醒, 將極簡引入了觀念藝術的呈現; 她在日本成長後到美國研讀藝術, 後就讀普拉特藝術學院獲藝術創作碩士學位, 曾獲兩次Krasner Pollock 獎助藝術家與紐約藝術基金會的資助。
韓國申仁淳的作品,與其說是風景,事實上更接近一種內心的景觀,如同佛教的修行者,在不斷的精進過程中轉化,得以超脫。她使用漢紙, 交錯的毛筆水墨線條在中性色調的背景上產生層次感;另有一系列在畫面上拼貼的懷舊具裝飾性的作品。基本上, 她的創作極為靜謐, 有著較為東方的抽象性格, 她目前居住於華府。
蕭維的數位山水攝影作品自垃圾堆中取材,拍攝不為人注意的社會角落, 再將相片經過電腦的處理, 使之產生一種接近傳統山水畫的效果。 一組九連件的作品, 就如同暴風雨橫掃過後,
或是風暴正在進行中的樹林,
槎枒交錯, 氣勢逼人。近期的作品經電腦繪畫處理成為近似水墨渲染,
畫面產生雲霧氤氳的效果, 有如霧氣瀰漫的高山或森林, 也呈現鬼魅流動的氣氛。 他畢業於北京中央美院, 在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碩士畢業。
林桂香 的詩意作品, 結合中國式的書畫山水,
並採用了類似印象派莫內的花園荷花池的陽光與自然色彩, 層層交織出多彩豐富的質感, 隱約有後花園仕女們嬉戲蝴蝶; 艷麗的胭脂色下暗示著私會的風月情事。她的畫作常有自提的詩詞, 傳達出詩書畫一體的文人氣質。她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
在紐約大學獲藝術碩士,目前居住紐約專業藝術創作。
不同於其他藝術家的材質與形式,冥想山水在楊金池的想法裡,
不是一種浪漫的情懷, 而是對於現世的關注:環境的議題, 國際事件, 如對地球暖化,
海地大地震的關心。此展中, 他收集了近三千個廢棄的鋁罐經過擠壓、裁剪、編織形成一種結構, 加上燈光及錄影像裝置。通常他的作品都是就場地的狀況直接裝置, 這次他將藝廊一角轉化為成為一個現代的山水區,
多彩的鋁罐加上燈光直接引發觀者思考身為一個地球人的角色義務等議題,也間接的帶出道家「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楊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在紐約帕森斯與普拉特大學獲藝術碩士, 現居紐約專業藝術創作。創作獲紐約時報, NBC, DAILY
NEWS多次報導. 為紐約下城藝術委員會駐村藝術家。
山水中的冥思強調自然與人長遠與親近的關係;正因人與自然逐漸的在疏離, 所以自然的角色也持續的重新被定義;自然對藝術家及藝術創作的啟發從未停止, 但是表現方式卻因著個人的体驗, 採用的語彙及時代變遷而有極大的不同。
這種改變絕非僅是潮流所致, 當代藝術對於自然的態度與觀照是: 人類在近幾世紀中, 對於自然的操控與主導性更為強烈並達到成功,然而就如同楊金池在他作品中明白表達的, 這一種”成功”
有待質疑。
Curitorial essay for Towson University 馬里蘭州立大學陶森大學亞洲藝術中心特展 201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