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3, 2014

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代藝術在紐約社區座談會

 

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代藝術在紐約社區座談會


 
2007年2月16日星期五下午,有一場劃時代的座談會在法拉盛第一銀行畫廊舉行,主題是當代藝術在紐約社區,這一個座談會是由專業獨立策展人李美華所策劃,她邀請皇后美術館館長Tom Finkelpearl擔任主持人,座談人士包括法拉盛地區開發商F&T 集團總裁Michael Meyer及總建築師Albert Chen ,另外有傅家琿博士 (Parsons University藝術史教授) Dr. Amy Winter (紐約市立皇后大學美術館館長) Huang Yi Miao 黃怡妙 (台灣會館執行長) Roger McClanan (Staten Island 司諾港文化中心董事, 紐約大學教授) Lucy Davison (法拉盛藝術委員會) Daisy Rosenblum(紐約藝術基金會) Joan Gauer (亞洲人平等會) Wayne Park, Julia Lee(韓國村開放空間)機構代表參與,Gary Shapiro 自紐約太陽報, Stephen Stirling Time Ledger,另與會的藝術家有:楊金池、張海、YoYo(蕭維) Jon D’razio、廖健行、吳子雲、林世寶、全漢東、張宏圖、崔斐、虞世超等。

座談會起因於居住離法拉盛不遠的策劃人李美華所觀察的背景: 法拉盛地區不但人口激增,商業活動也日趨活絡;文化藝術方面雖然也正在蓬勃發展,但多傾向於傳統藝術,許多早期的傳統藝術家仍在社區的各不同角落存活著,但卻已經和久居世界藝術核心地位的紐約市主流藝術(可從曼哈頓和布碌崙地區嗅出藝術氣息)脫節。目前法拉盛地區非但缺乏專業的當代藝術展出空間,同時在與主流藝術接軌的運作上也與該有的水平還有一段長遠的距離。不過皇后區在當代藝術領域中也並非完全無立足之地,像現代美術館在整修期間就曾經以皇后區作為暫時棲身之處,而已享有國際知名度的PS1另類美術館則以皇后區為永久館址。

皇后區可說是全美最多元化的郡縣,因此其實法拉盛的發展應不僅限於此。事實上,它的商業區只是被一些餐廳和小商販圍繞著,僅有的一些畫廊也是由公司行號或銀行在經營,例如協和畫廊、第一銀行畫廊及世界日報畫廊,而沒有一家能夠以專業的藝術畫廊方式營運。相對地,布碌崙和曼哈頓就有比皇后區多得多的當代專業藝術活動。皇后區美術館 或是皇后大學美術館及皇后社區大學藝廊是距法拉盛最近的藝術集中點,但卻由於交通的不便,使得法拉盛居民很少會去參觀。在這次的座談會上,我們就想來研究這個現象並討論未來的走向,我們請到了藝術史學家、社區開發業界人士、建築師、皇后區藝術相關組織、法拉盛公共空間提供者、以及藝術家來共同討論,如何為法拉盛尋求一個世界級形象定位的方法,並將其帶領到當代藝術的領域中。

研討議題包括:法拉盛社區環境和居民的變遷、 藝術在紐約社區的進展、 當代藝術在法拉盛、 當代藝術家在法拉盛能生存嗎?另類展出空間和當代藝術會光臨法拉盛嗎?去異國文化風情的可能性、 對社區景觀的關注、兩難:商業或當代藝術。

座談會開始由李美華向大家拜年,並介紹紐約第一銀行畫廊經理Jimmy TsaiJimmy說明第一銀行提供免費空間讓藝術家展出已經有近十五年的時間,是法拉盛市區最早的由華人主持的藝術空間,李美華接著將座談交給館長Tom Finkelpearl主持,Tom Finkelpearl提及座談會的重要是提出異議,並要求與會者坦白,及放鬆自在談話,並讓與會者自我介紹。

總裁Michael Mayer首先發言解釋F&T Group 的發展計畫,Michael Mayer 計畫將運用藝術去吸引人們親近建築體,最近的計畫是Queens Crossing 39th Avenue and Main Street.的交口處,當總裁Michael Mayer指出他必須逾十五分鐘後離開,館長Tom 馬上向他提出兩個問題:

1)您如何計畫去面對改變法拉盛社區整體氣氛的挑戰?

Michael回答以曾經在十三年前,他開始了一個相似的開發計畫,當時邁阿密海灘景觀非常的低迷,並且沒有國家鐵路穿過,更沒有藝術的呈現,現在邁阿密海灘什麼都有了,如同法拉盛地區有了川流不息的人們,藝術家帶來了邁阿密海灘的文藝復興。

Tom指出某些狀況的發生如同紐約蘇活區,藝術家們是首先進入蘇活區的人,但是現在居處在蘇活區對於藝術家或是畫廊而言,房價已經過度的昂貴而無法負擔,但這期間出現一種錯誤的說法是: 社區開始真正發展後藝術家成為受害者,但實際上,是貧窮者被拋棄了,並非藝術家。

Michael指出一般人可負擔的平民住宅是維持紐約中產階級的要素,但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政治議題。

皇后大學美術館館長Amy Winter指出紐約蘇活區在轉型之前,已經失去它經濟上的基礎,這是與法拉盛的發展情形有所不同。

Tom 提出另一不同之處:皇后區,特別是指法拉盛可以發展非常堅實的中產階級。

Tom 問到什麼是完整藝術及社區基本的挑戰。

Huang Yi Miao(台灣會館執行長)說最困難的是讓人們了解並到台灣會館參加活動。

Tom接著說: 有些成功的展覽開幕時都帶來很多的人潮, 但是非常難再讓人們回到美術館參觀。

Roger也說他對這種狀況印象很深刻。

Huang Yi Miao提出一個直接的問題,如何誘導非台灣人至台灣會館。

Amy Winter(皇后美術館館長)提到皇后大學美術館則被自己所包圍,孤立於缺乏公共交通工具。
 
Tom提出一個看法: 現有的公共交通系統自皇后區任何一點至曼哈頓之往返較容易,而在皇后區內任何兩點間往返則困難的多,他並說明為何皇后美術館需要擴建計劃,因為一般美術館都是三小時參觀計畫,所以皇后美術館必須維持足夠的空間與參觀內容去吸引觀眾停留。
 
論及法拉盛的轉型挑戰問題,Tom同時提及法拉盛最大的優勢。

Michael Meyer離席後,Albert Chen總建築師代表F&T集團發言,他回應法拉盛地區有機會將藝術帶給人們的空間。
 
藝術家張海(Hai Zhang)提及,當藝術家無法在曼哈頓找到展出空間時,才會到皇后區找尋另類藝術空間展出作品,但也非常訝異皇后美術館並未在皇后區找尋藝術家。
 
藝術家Chee接著說向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事

Tom說百分之五十的移民都已住在紐約常達十年所以讓她們重返參觀是相當的重要的事現在如何去吸引新移民是一具挑戰性

Chee 則提出高藝術及低藝術的區分當藝術家創作時多半僅考慮其原創性對觀眾的可親近性較乏可考慮兩者兼之

Tom則不同意這種區分的重要性他傾向應專注於區分不同的品味例如一般的外燴師各有不同種口味嗜好他舉例說到皇后美術館至可樂那區去尋取得食譜後交給專業營養師之後即合成一本食譜書籍

AmyAlbert所屬的的開發企業將藝術帶到社區不僅是去完成這件事而已,而是極具價值的事

Albert答藝術的呈現可以改善商店內在與外觀但並不是要販賣藝術他說F&T雖然花上整半年的時間仍無法去吸引主要的商家進駐,這是因為整個法拉盛的景觀及特質不足

Amy說應去思考展現藝術而不是去販賣藝術

Albert有雙重方式去將藝術呈現在建築物中:

1)裝置純藝術作品藝術成為主要重心 2)誘引人們因為要看藝術品進入建築物

Tom說第二種方式是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已經施行也是皇后美術館將要執行的他轉回Albert的說法,F&T無法去吸引主要的商家如Barnes & Noble進入Queens Crossing,他向觀眾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真的要Barnes & Noble到法拉盛嗎? 回應出現不同的聲音,藝術家Jon D’Orazio說法拉盛有太多的商家但沒有開放空間並提出衛星美術館的計畫這可同時解決交通不方便的問題

Albert 說藝術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舉例說藝術可告訴民眾最好的方式去吃,喝及其他事。

Huang Yi Miao提到五月是亞洲月,台灣會館將會到各學校去介紹亞洲藝術,經由這種方式較容易去提到皇后區的藝術。

Tom 周延的提及一種多角度的向外發展計畫在道德上的問題,例如,皇后美術館在可樂納區的活動吸引了許多曼哈頓的人潮,也許會有很多人思考可樂納區是一個方便的居住區,這同時引發了這一個區域加速引進富者驅逐貧者的情形發生。

Tom解釋了美術館將會在明年夏天辦理1.5世代(年輕一代在他們青春期前即移民國外者)的展覽他說美術館假設1.5世代將會較第一代移民參觀美術館人數多他並詢問其他與會者的看法有人持不同意見如應視展出的內容而定有些人認為兩者世代觀眾應相同Albert 說所有的人應該都要受到歡迎

討論進行到不同的藝術機構應當如何的合作議題,例如當Tom 問到有哪一位曾經去過Louis Armstong house,沒有人舉手,但許多人認為在皇后區的機構應當一起作些事,他建議這將會幫助團體之間的關係,並且可以強化社區。

Daisy Rosenblum(紐約藝術基金會代表)問及如果藝術家覺得她們屬於某一個社區,紐約藝術基金會將會有興趣去協助這一個社區,或許因為很少在場的藝術家表示居住在法拉盛,所以沒有太多回應。

Tom舉紐約市立圖書館為範例法拉盛圖書分館是所有美國圖書館中工作量最大的據一點因為可免費進入而且有很好及多元的節目並具有相當方便的位置以及好的建築體他提及當皇后美術館擴建後將會有一個市立圖書館分館設在其中

 張海詢及美術館是否應迎合社區辦理社區創作藝術品? 從一種角度而言藝術家創作與他們所處的社區相關聯的主題,美術館也許很樂於見到吸引許多的社區觀眾,但對於其他社區如曼哈頓的藝術家前來參觀時卻覺得有些荒謬他指出當曼哈頓的藝術家參觀皇后美術館時並看見社區藝術作品時,他們返回曼哈頓的報導是皇后美術館沒什麼藝術只有垃圾

Tom同意這種相當深入的看法他試圖去展出好的並與社區相關的藝術品如廖健行的七號地鐵攝影創作與墨西哥展覽同時舉行當他們到美術館參觀墨西哥藝術的同時也看到廖的展覽並在社區藝術展覽內容中認識與其生活有關的個別人事物


傅家琿認為許多討論多集中在藝術機構與藝術家但這是不夠的許多人不喜歡藝術也不認為他們喜歡藝術不生活在藝術中也不認為他們可以創作藝術但藝術是在我們四周環繞論及當代藝術應當要跳開美術館的思維

她繼續說

1)     傳統藝術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是用美術館去吸引更多的訪客,並讓藝術家創作新作品以吸引更多社區的人

2)     而一個新的以及較好的接觸點,應是社區-即為藝術的中心也就是民眾就是藝術家並非個人舉例而言塗鴉算不算社區中心藝術

3)     一個更重要的挑戰是去認同重要的社區活動並且給他們一個藝術的主張,她認為社區中心將取代美術館

位於北方大道的韓國開放空間有四位代表前來,擁有人也是土地開發商向策劃人李美華表示,他心中非常的感動這一場研討會的舉辦,以及對法拉盛市區發分析,以一開發商的身分他認為商人不可不對社會有文化藝術方面的責任,不應該僅僅思考賺錢為主,他爲法拉盛社區的景觀日下感到憂心, 他認為文化藝術的工作將要加緊腳步,這是一個時機不分族群一起努力,他希望這是一個開始,下一場論壇能很快再合作舉行。
 
 
紀錄:李美華(策展人)

侯康德(英文編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